太阳能光伏容量的大幅增长带来的积极影响是大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水电站虽然价格更低,但并非处处可以建造,尤其是地势平坦、气候干旱的迪拜。对许多国家来说,煤炭通常是建造大型发电站的最廉价选择
中标此次发电设施项目的是以马斯达尔未来能源公司为首的企业联合体。当时这家沙特公司的报价已经是创历史纪录新低,但最终还是在这一更低的价格面前黯然失色。而如果使用一种更新、更复杂的所谓集中太阳能技术,这种公用事业规模的项目似乎还能更便宜。与刚刚宣布的太阳能发电厂一样,这座煤电厂预计将在2020年开始运营。迪拜的项目基于传统的光伏技术。
对许多国家来说,煤炭通常是建造大型发电站的最廉价选择。根据迪拜的2050年清洁能源战略,到2030年,迪拜清洁能源比重将达25%,到2050年达75%。根据相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内蒙古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489万千瓦,位列全国第四,新增装机容量187万千瓦,位列全国第二,其中蒙西电网光伏装机412万千瓦。
从直观上看,电网会减少一点售电收入。数据显示,2015年,在全国全年平均利用小时数达到1133小时的大环境下,在光伏电站众多的西北部分地区却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弃光现象,其中,甘肃全年弃光率达31%。中商产业研究院研究员罗熙表示,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是解决当前严重弃风、弃光现象的大胆探索,也是电力市场化改革背景下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机制创新机遇。东北能源监管局局长戴俊良也曾表示,内蒙古的实验道路被证明是正确的,从一开始就要实行多边交易或者双边交易,让发电厂商和用电客户直接见面。
记者了解到,蒙西地区可再生能源直接交易电量之所以能高速增长,一方面由于蒙西电网是内蒙古自治区独立管辖,政策执行力度高效。另一方面,由于启动得较早,坚持多边交易机制。
为此,内蒙古将推进蒙东统一电网建设,提高蒙东、蒙西配电网智能化水平,增强技术和服务支撑,满足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接网需求。可以说蒙西再次走在了全国前列。作为全国首个省级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省份,该《意见》的出炉,很明显对内蒙古电网、发电企业和政府都起到了强制性约束作用,在去年蒙西光伏并网消纳这一大难题就已得到缓解。这一机制强调其以多边交易降低成本,扶持大用户企业,确保区内负荷稳定。
近几年来,光伏行业虽然得到迅猛发展,但是愈发严重的弃光限电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光伏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障碍。伴随着蒙西的外输电网建设速度加快,未来有望发展跨省直购电交易,到时将会进一步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的消纳。为可再生能源消纳留足空间,有效降低弃光率,内蒙古还将使光伏、风电发电年度保障性计划电量高于同期实际发电量。数据显示,2015年该地区的弃光率仅为3.4%,蒙西电网光伏平均的年满发电量小时数为1495.6小时。
这是国家层面第一次划定具体收购门槛,对蒙西地区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该《意见》还明确了可再生能源保障性收购责任主体。
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政策研究室主任何继江表示,通过直购电交易实现就近消纳,不仅提高了光伏电站的使用效率,而且还降低了用户用电成本。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区光伏装机同比增长65%,全区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5.22%。
蒙西光伏消纳的压力可见一斑。记者了解到,今年1~2月蒙西地区弃光限电的因素比较多,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内蒙古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与用电需求不匹配。基于此,在2015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印发的《关于开展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试点的通知》中(以下简称《通知》)就明确了内蒙古为我国首批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试点地区,同时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参与直接交易并逐步扩大交易范围和规模,促进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内蒙古由此成为全国首个实施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的省份。鼓励直接交易促进就近消纳内蒙古作为我国可再生能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光伏的装机规模较大。但综合来看,光伏白天发电,正好削了白天的高峰负荷,电网获得的收益减少了应对高峰负荷的电网建设投资。
可以说已经完成《意见》提出的要求。2015年,直购电量计划增加到450亿千瓦时,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极大促进了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就近消纳。
从地区看,1~2月乌海限电比例最小,只有不到5%;从数据看,各地的电站限电情况都不一样,有的电站几乎不限电,有的电站限电相对严重。早在2008年,内蒙古自治区独立管辖蒙西电网就开始试点大用户直购电交易。
地区装机增速明显快于地区负荷增速,造成区内用电市场供大于求,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能力不足。据了解,目前蒙西电网已有超过24项500千伏输变电工程被纳入国家规划。
装机增速快就近消纳面临巨大挑战内蒙古为我国光伏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虽然在去年整体弃光率比较低,但是据相关部门统计,今年1~2月蒙西地区弃光率达到17.3%,相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与今年一季度甘肃、新疆39%、52%弃光率相比却依然较低。配额制在短时间内对解决可再生能源消纳问题具有一定的作用,但要彻底解决并网消纳问题,还需要一些关键体制机制方面的变革,比如制定输配电价、实行经济调度,制定辅助服务电价等,这正是新一轮电改要做的。然而,在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屹立着上百座光伏电站,全年弃光率却不到4%。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划定具体收购门槛,明确最低保障利用小时数,有利于短时间内减少弃光、弃风现象的发生
那时总结失败的原因,重点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国有企业融资并非很难,能接受的融资成本也并非很高,那时他们探讨资产证券化只是想改变融资的财务结构。埃隆.马斯克所以成功,能让美国的千家万户屋顶铺上光伏电池板,不仅在于他的努力,更在于美国的法律、信用、金融环境已经具备,创新的前提条件很重要。
面对遗憾,当时老红只好用《光伏电站资产证券化难在哪儿?》的发问做了阶段性的总结。结论是,如果没有强烈的内生冲动,实现一种创新金融是没有可能的;一个是,民营企业融资心切,但对光伏电站资产证券化却是有心无力,或是因为光伏电站持有规模有限,形成不了证券公司愿意服务的融资规模;或是因为电站资产所有权者不单一,不具有资产证券化融资前提。
埃隆.马斯克所以了不起,不仅在于他让商用太空火箭上了天,让电动汽车满地走,更在于他能够让这些创举在合适的时候诞生并生存下去,创新的时机很重要。截止今年一季度,中国光伏电站建设规模已经达到50GW,并且还在迅速扩张中,投资者格局也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各种社会资本大举进入,光伏电站资产证券化融资需求强烈的同时市场环境已经初备,此时再推进这一金融产品自然不是问题。
结论是,如果有了强烈的内生冲动,但条件不具备,实现一种创新金融也是没可能的。考虑资产证券化成立的前提一定是具有大规模已经产生现金流的光伏电站,于是老红组织中信证券最专业的队伍,先是重点突破一家那时持有大量光伏电站的国有企业,后是尝试联系一家持有一定电站、其融资负责人来自美国金融市场的民营企业,虽然对方都是积极配合,可最终结果却是并非理想。不久前,与一位专为光伏电站建设做投融资服务的老板聊天,谈及电站资产证券化产品探讨,回答说这已经是可以操作的金融产品了。但是资产证券化这一产品在光伏电站市场的实现过程,在告诉企业家们:解决光伏电站融资难问题,有的时候着急是没有用的,它需要水到渠成。
随意的一个回答,却让老红感触极深,因为三年前,老红为这一金融产品在光伏产业的实施曾经付出过太多,却是无果而终。现在总结失败的原因,原因只有一个:2013年时,支持光伏电站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市场条件不具备。
解决光伏电站融资问题,已经成为决定不同投资企业未来的分水岭,企业家们不急是不可能的。究其原因,不是老红不够努力,而是这一产品成立的条件不成熟。
遗憾的是,推动光伏电站资产证券化的市场结果并非设想的那样。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那位来自美国金融市场的融资负责人甚至提出把他们已经售出的20MW电站进行托管,可这只解决了融资规模问题却解决不了资产所有权问题。